专家引领促成长 互学共研提素养
——扬子二小举行第十三届“赋能”杯赛课暨专家进校园活动
为进一步激发青年教师自主发展的内驱力,提高对“教学质量在课堂、教学效益在课堂、教师成长在课堂”的认识,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以江北新区教育发展中心和学校年度教学工作和教师发展工作重点为指引,围绕“践行新课标,关注差异化”的研究方向,扎实有效地开展数学青年教师个人赛课活动,营造“互助、互学、共进”的氛围,促进数学教师团队专业发展,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升,扬子二小于2022年11月12日开展了第十三届“赋能”杯赛课暨专家进校园活动,江苏省数学特级教师王凌莅临指导。
本次教研活动的第一个部分,是由青年教师秦菲菲老师、祁舒婷老师、李梓畅老师、王荣老师、纪丽老师分别带来一节生动的数学课,数学组全体教师共同观摩。在教学中秦老师的《认识线段》能抓住教材特点,利用活动,层层深入,保证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学目标的有效落实。祁老师的《认识厘米》一课能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带领学生利用直尺测量小棒的长度并感受1厘米有多长。李老师带着孩子通过看一看、比一比、摆一摆等方式,利用小棒认识了11-20各数,感受了“十”的了不起。王老师带着五年级的孩子们通过画图、列表等方式学会了利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问题。纪老师带着孩子们深度剖析条件和问题,理清量与量之间数量关系,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引导学生通过假设的方式解决有两个未知数的问题。
紧接着第二个部分是教学研讨,在研讨中王凌老师对每一节课的教学进行了细致指导。在《认识线段》一课中,王凌老师指出图形的认识主要需经历从生活中抽象出图形、给图形下定义,紧接着辨析图形,最后深化理解的过程。在《认识厘米》一课中,王凌老师强调单位的建立是本课的核心任务,需要建立学生的单位意识,把握测量物体长度的本质。接着,王老师肯定了李老师在《认识11-20各数》中的教学设计,并指出在看小棒认数环节需给予学生较多的时间,不宜一闪而过。王老师针对《解决问题的策略》的2节课提出了汇总解决问题方法,组织结构化教学等建议。
最后,王凌老师围绕四年级“可能性”这一单元进行了教材分析。王凌老师向我们介绍了概率论的由来,指出概率的类型主要有古典概率、几何概率和统计概率。接着王老师通过实际教学设计案例向我们介绍了教师在教授这一课时容易出现的“错误”,比如将“确定事件”当做“可能事件”进行教学,在教学活动中盲目实验导致学生加深对可能性的误解。
在本次教研中,每一位参与的教师都收获颇丰,我们将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争取在各方面取得更大成绩,继续沿着“学无止境,教无止境,研无止境”的方向努力,对此我们充满信心。(文稿:祁舒婷 图片:秦菲菲 审核:周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