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每一个
——江北新区“唤醒课堂”实验项目扬子二小小班化专场顺利举行
3月28日下午,南京市扬子第二小学作为江北新区第二轮“唤醒课堂”项目实验基地学校之一,成功举办了江北新区“唤醒课堂”实验项目教学研讨活动。这场以"唤醒每一个:基于学生需求的差异化教学实践"为主题的活动,吸引了来自江北新区各小学的专家、同仁,大家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如何在教学中支持每一个孩子的需求,唤醒每一个孩子的生命成长。
南京晓庄学院心理健康研究院博士、教授万增奎,《教育研究与评论》总编辑朱凌燕,南京市教研室小学体育教研员陆伟,南京市教研室小学数学教研员刘正松、南京市教研室小学语文教研员梁俊,南京江北新区教育发展中心副主任杨德铸、南化第四小学教育集团理事长葛春庭、南京市九龙小学校长李少华、南京市扬子第二小学校长盛伟以及江北新区各小学 “唤醒课堂专题项目” 研究主持人、项目组核心成员共同参加了本次活动。
“量身定制”:差异化教学的实践突破
在传统的课堂中,教师往往按照统一的教学进度和内容授课,而学生个体的差异却容易被忽视。但在扬子二小的"唤醒课堂"实验项目中,教学的核心不再是固定的教材和进度,而是学生的真实需求。
活动中,来自扬子二小的三位教师分别展示了语文、数学、体育学科的“唤醒课堂”。语文课上,徐文文老师执教《16年前的回忆》一课。徐老师紧扣单元人文主题“理想与信念”,通过情境创设、资料补充等方式,引导学生品析李大钊的人物形象。教学中,徐老师通过三个精心设计的任务驱动,让学生根据学习兴趣,自主选择学习伙伴,同时为学生提供了不同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适切的路径,深化理解,体悟情感。
数学课上,秦菲菲老师执教五年级《分数的意义》一课。如何在双新背景下把这一经典课例上出新意?基于学生的差异,秦老师在活动中鼓励学生画图表达分数,还提供一些差异化素材。学生可以从众多素材中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素材,尝试表达分数,保障人人参与到自主探究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同时引导学生在观察、操作、比较、归纳中,逐步建构起分数的意义。再通过“估分数”活动感悟涂色部分和长方形纸条的关系,凸显分数单位的意义,进而理解分数的知识本质。整节课秦老师始终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给予支持,不断给学生积极的评价,鼓励他们自主学习,在探究交流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体育课上,林忠卫老师执教《脚背运球和过人》一课。林老师整节课做到以学定教,课堂中利用小班化教学优势,做到关注每一个学生。充分激发足球队员的潜能,提高练习难度,在比赛中充分实践展示。同时对于多数学生也能给予适合难度的练习挑战,在游戏中巩固和掌握运球技术。
三节展示课后,马艳、白婉琼、吴庆圣老师对三节课的教学设计思路、教学目标达成情况以及教学过程中所体现的差异化教学理念进行了详细地阐述。
课例阐述后,来自南京市教研室的三位专家分别作了精彩的点评。南京市小学语文教研员梁俊老师从有差异地唤醒、有支架地唤醒两个角度,剖析了唤醒课堂的要素。并从课堂流程设计、教学方法运用以及师生互动模式三个关键层面,深入探讨了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真正实现唤醒课堂的目标。
南京市小学数学教研员刘正松老师结合个人执教这节课的经历和思考,跟在场的老师们分享了新教材的设计思路。他强调新教材的设计更加注重知识的系统性与连贯性,每一个章节的安排彼此依托又层层递进,旨在帮助学生构建起完整且扎实的知识框架。刘老师还分享了自己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出的一些实用教学方法,给在场的老师们在今后运用新教材授课时提供有益的参考,让大家都能更好地把握新教材的核心。
南京市体育教研员陆伟充分肯定了二小学生的足球素养,和学校差异化的理念。同时表示要关注学生情感、体验和发展,真正做到唤醒每一个。
各会场专家从专业的角度出发,既肯定了老师们在课堂上的表现,深入浅出地分析了差异化教学设计和学生学习情况,也提出了许多宝贵建议,为“唤醒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深耕细作:扬子二小的教育探索之路
南京市扬子第二小学校长盛伟在致辞中回顾了学校38年的发展历程,重点介绍了扬子二小小班化教育实验20年以来的成果。学校在“赋能”教育理念的引领下,在教学改革、德育工作等领域取得显著成效。特别是在"十四五"期间,学校依托"唤醒课堂"项目,探索出差异化教学的有效策略,2024年荣获江北新区高质量发展评估一等奖。
扬子二小副校长陈晨以《差异化教学理念下“生动课堂”的深度构建》为题,从“唤醒课堂理念下,‘生动课堂’教学模型的再构建;唤醒课堂理念下,差异化教学实施路径的新探索;差异化理念下,唤醒每一个的未来设想。”三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学校“生动课堂”的实践探索。
专家引领:为“唤醒课堂”把脉定向
《教育研究与评论》总编辑朱凌燕与大家探讨了“唤醒课堂”的实践与探索,强调了教师教育情怀、课堂和谐生态和学生学习动能的重要性。她分享了杨主任关于唤醒课堂的主张和,阶段性成果。提出了三个方面的唤醒,并在徐老师的语文课堂上观察到了相关的教学实践。她强调了课堂评价的重要性,期待更具量化指标的评价方式,以更好地指导和提升课堂教学。
活动特别邀请南京晓庄学院心理健康研究院博士万增奎教授作《学科情感与学习机制》讲座。万教授从“学科情感与沉浸学习理论、脑科学与学科应用、学生学习动机的生发”三个方面指出差异化教学不是对学生的妥协,而是对教育的尊重。
活动最后,南京江北新区教育发展中心副主任杨德铸总结指出:“经过三年探索,'唤醒课堂'项目已进入深化阶段。下一步要重点优化评价体系,确保项目理念落地见效。”
这场研讨活动不仅是一次教学实践的展示,更是一次教育理念的革新。当教育从"标准化"走向"个性化",我们或许正在见证一场真正的课堂革命——在这里,每个孩子都能被看见、被理解、被唤醒。(供稿:魅力校园,一审:陈晨,二审:金品,三审:盛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