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心聚力 志愿有我
——扬子二小防疫志愿服务小日志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为了保障社区群众的生命健康,南京市扬子第二小学的教师们迅速行动,“宁”心聚力,志愿者队伍积极支援,协助疫情防控。他们奔赴一线,深入帮扶群众。在抗击疫情的阻击战中,他们用温暖的行动见证了前行的力量,用诚挚的爱心传递一份份团结互助的真情......
王荣,南京市扬子第二小学数学老师,学校正能志愿服务团队成员,社区暑托班志愿者,学校疫情防控工作负责人。
7月21日我积极加入了江北新区防疫青年志愿服务预备队,22号被安排到农贸市场协助工作人员管理秩序。一边呼吁戴口罩,一边检查苏康码,年纪大的爷爷奶奶有的没有苏康码,有的不会打开,忙的晕头转向。半天下来,嗓子也哑了,衣服也湿透了。
在市场服务3天后,我被抽调到社区核酸采样点。为排队检测的居民做指引、帮助居民注册核酸采样码、搀扶行动不便的老人……风雨中整整坚持了七个小时,衣服湿了、鞋子湿了、嗓子哑了、脚也酸了、肚子也饿了,一直到晚上十点才回家。在社区核酸采样点,我目睹了一宿没睡仍然坚持在岗的社区工作人员的疲惫身影,我目睹了医务工作者脱下防护服全身湿透的样子,我目睹了志愿者面对群众的不理解仍然极力解释的认真模样。风雨交加的夜晚,医务工作者和社区工作人员爬了无数次六楼,为行动不便的老人上门做核酸检测,他们的脸上已经分不清汗水还是雨水。
四天的志愿服务,我认识了很多有着满满正能量的小伙伴,也见证了江北新区防疫的力量,看到了很多感人的瞬间,每一个奋战在防疫一线的工作人员都令我动容,因为有你们,城市更有温度,南京更有信心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将继续做好学校防疫工作,同时继续投身到志愿服务中去,与“宁”共战,为“宁”加油。
陈玉荣,中共党员,南京市扬子第二小学语文教师,学校正能教师志愿服务团队成员。
7月22日南京江北新区公众号上一则《志愿者招募令》吸引了我:为了共同应对突发疫情,江北新区面向社会广泛招募参与疫情防控的志愿者。作为一名党员教师,我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很快我加入到了“幸福大厂志愿者联盟群”,群里的人数每天都在增长,从我初入群的二、三十人,到如今的三百多人,我感受到每一位志愿者的热情。
7月24日清晨6点,我来到大厂中学检测点,已经有好几位志愿者在岗了。这次我的任务主要是在室外进行路线引导。这一天有很多老年人在社区的提醒下前来检测,他们大多腿脚不便,步履蹒跚。从大门口到检测点体育馆的一段楼梯给他们增加了难度。见此情景,我总是赶紧走过去,搀扶一下。
7月25日,第二次核酸检测开始,我来到了扬子第四社区检测点参加志愿服务,主要负责人员疏导和协助信息的录入,获取采样码。这次我从下午四点多一直坚持到晚上十一点。我所经历的这两天的志愿服务,虽然需要起早贪黑,身体上略感疲乏,但是心里却温暖无比。我相信有政府的科学部署,有社区工作人员的定点组织落实,有医护人员的精湛医术,有志愿者的无私奉献,有居民的理解和配合,我们一定能够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战!
祁洁,中共党员,南京市扬子第二小学音乐教师,学校正能教师志愿服务团队成员。
面对南京这场突然反弹的疫情,要说不害怕那是不可能的。但是,我相信国家,相信政府!作为党员,作为青年人,作为教师,职责所在,义不容辞,于是我开始关注各个渠道的志愿招募信息,只要有需要我就报名,希望通过自己的绵薄之力能帮助更多人,哪怕只是小小的填报信息。
2021年7月25、26日,我分别参加了大厂高级中学和扬子一社区的志愿服务。说实话一开始认为志愿服务还是挺轻松的,没想到,25日中午12:30,当我穿上红马甲满怀自信地上岗了。按照之前培训的要求,当我向人群喊了句:“请大家微信扫码,提前输入信息获取采样码。”一时间,我的耳边涌入了好多声音“姑娘,我不会,你来帮我弄。”我愣住了……谁的手机在我面前我就为谁先操作,顿时出现了拥挤,混乱的场面,我思索了片刻,调整了自己的状态,安抚人们焦虑的情绪,排好队,我走在他们身边一个一个帮填信息。虽然手没停歇过,但从人们刚开始的不耐烦,到获取采样码时的一声声“谢谢”、“姑娘人真好”,让我越来越坚信自己来做志愿者是正确的选择。
虽然这次做志愿者只有两天时间,但能深深感受到岗位上的不易和辛苦,无论是穿着防护服的医护工作者,还是穿着志愿服带着志愿帽的志愿者们,谢谢你们的无私奉献,因为有你们,我们深信,病毒会很快消灭,我们会身体健康,国家会繁荣昌盛!
邵克梅,47岁,扬子二小语文教师。
7月26日在大中当志愿者。当看到学校群里招募核酸检测点志愿者时,我第一时间报名,想为群众贡献自己小小的力量。和同事约好来到大中,是中午12点左右。和工作人员对接后,正好在负责扫采样码的岗位上的两位志愿者还没吃饭,问我们可不可以上岗,我们立刻答应。接下来穿防护服,这个超出了我的预期,里面非常的闷热,但心里随即想到:认真对待,完成任务!很快熟练了流程,我也单独开了一个窗口,10人一批次扫码采样。遇到老年人就耐心服务。其中有一对老大爷老大妈一起来的,因为女儿被隔离了,心情急躁,身份证没带,采样码也没有,我就协助他回忆身份证号,安抚他的情绪,其中几次说不测了,我就劝说他,后来终于成功了。
耐心礼貌的服务,也收到了礼貌的回复。在声声“谢谢你”中,采样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不知不觉3个小时过去了,最迫切的需要就是想喝水。更多的感慨是从心底赞叹医务人员的辛苦!也希望疫情尽快控制好。这次志愿者体验,我深深感觉到我们做好自己的事,积极防御疫情,就是为社会为国家做贡献。
黄芮,共青团员,现任南京市扬子二小语文老师。
突如其来的南京疫情打乱了所有人的生活,看着每日新增数字的上升,我也越发意识到此次疫情形势的严峻。参加第一轮核酸后,我发现很多检测点都存在人手严重不足,检测人员和志愿者工作任务量大,非常辛苦。所以在看到学校发出志愿者报名通知时,我想我一定要尽我微薄之力去帮助奋斗在疫情一线的医护人员,社区工作人员等。
7月26日下午我和邵克梅老师一同前往大厂中学当志愿者。我们虽然没有接触过这样的工作,但是在热心的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很快就学会了。走上岗位,我们给每一位前来核酸检测的居民验证采样码,为不会注册采样码的老人登记身份信息。三个小时的志愿者时间,虽然很短暂,但是并不容易。短短三小时,邵克梅老师的身上因为穿着防护服已经湿透,这更让我感受到身后的医护人员的艰辛,让我体会到作为一名志愿者的价值。
颜笑露,45岁,扬子二小教师。
7月26日参加志愿者服务。从第一次核酸检测看到那么多忙碌的红马甲起,就觉得做为一名南京人应该为自己的城市做些什么。很有幸成为他们中的一员,虽然时间短暂,但让我看到了各行各业的人都在为战胜病毒做着自己的努力,我相信,我们南京人民一定会齐心合力战胜病毒!!南京,必胜!!!
还有许许多多的扬子二小教师志愿者,分散在南京的各区各街道,同心抗疫,守护一方。志愿者们就像一束光,照亮了身边的人。“宁”心聚力,志愿有我。我们坚信,众志成城,齐心协力,疫情终将消散!(文字:徐文文 图片:各位教师 审核:沈巧云)